第285章 草原上的铁玫瑰:女知青改造北大荒实录 陆[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一点文学]https://m.1dwx.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土壤里留下一个小小的蓄水腔。
nbsp灵感如闪电劈开黑夜。汪璒跳起来,在笔记本上疯狂涂画:如果能设计一种带蓄水胶囊的播种单元,每个胶囊包裹两三粒种子,既能精准控制株距,又能形成微型水库......
nbsp天亮时分,她的设计草图已经贴满了半面墙。不同于进口机械的复杂传动结构,这个方案简洁得近乎原始——旋转式种箱、蓄水胶囊注入器、浅层开沟器,全部由拖拉机动力驱动。
nbsp34;异想天开。34;早餐时林雅看了草图直摇头,34;周总会把你轰出实验室的。34;
nbsp但周维民的反应出人意料。他盯着草图看了足足五分钟,突然问:34;这个蓄水胶囊用什么材料?怎么保证在土壤中缓慢释放?34;
nbsp34;明胶和淀粉复合膜,比例我还在计算。34;汪璒胸有成竹,34;牧区妇女用羊奶熬制的胶水补蒙古包裂缝,能在雨季保持三个月不溶解。我测试过,加入荞麦粉能调节降解速度。34;
nbsp项目组分裂成了两派。支持汪璒的只有两个人:刚毕业的农学生小刘和沉默寡言的钳工老赵。其他人坚持认为34;土办法34;登不上大雅之堂。
nbsp34;给你三天。34;周维民最终拍板,34;做出一个单元模型,我们实测说话。34;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实验室角落成了汪璒的临时战场。老赵帮她加工金属部件,小刘跑遍库房找材料。蓄水胶囊的配方调试了十七次——太稠会堵塞管道,太稀又撑不到种子发芽。
nbsp第二天深夜,汪璒突然想起牧区孩子玩的一种胶泥,是用酸奶和黏土混合制成的。
nbsp34;就是这个!34;她将改良后的混合物挤入模具,做出的胶囊在温水中能保持24小时不破,但在含有根系分泌物的溶液里6小时就开始降解。
nbsp第三天中午,一台怪模怪样的播种单元摆在了实验台上。主体是汪璒从牧区带回的旧种箱,加装了旋转式分配器和胶囊注入装置,看起来像科学怪人拼凑的产物。
nbsp测试场设在总部外的戈壁滩上。烈日当空,几台进口播种机在相同条件下做对比试验。汪璒的机器发出刺耳的34;咔嗒34;声,像个不服老的倔骨头,但确实一粒粒吐出了包裹着胶囊的种子。
nbsp34;株距不均匀。34;林雅记录着数据,34;21厘米厘米厘米;
nbsp周维民蹲下身刨开土层,胶囊已经吸饱水分膨胀成小球体,牢牢包裹着种子。34;有意思;他轻声说,34;但实际抗旱效果需要时间验证。34;
nbsp就在这时,播种机突然发出刺耳的金属摩擦声,接着彻底卡死。汪璒扑过去检查,发现分配器轴承进了沙粒。戈壁的风沙给这个未经充分测试的机器上了残酷的一课。
nbsp34;果然不行。34;一个研究员摇头,34;精密机械都扛不住的风沙,更别说这种简易结构。34;
nbsp回总部的车上,汪璒紧握着一把混着胶囊的沙土。失败感像铅水灌进胸腔,但她总觉得遗漏了什么关键点。路过一片试验田时,她突然大喊:34;停车!34;
nbsp田埂边,几个农工正在用最原始的方法播种——前面的人用木棍戳洞,后面的人点种,最后用脚轻轻覆土。汪璒注意到他们每戳一个洞,都会把木棍旋转半圈。
nbsp34;周工,我找到问题所在了!34;她冲回车上,手指沾水在车窗上画图,34;不是机器不够精密,而是我们太追求精密了!沙质土壤有回弹性,直上直下的开沟器会让周围的沙土慢慢滑落回沟里;
喜欢。
第285章 草原上的铁玫瑰:女知青改造北大荒实录 陆[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