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手捧瓜子我在四合院吃瓜【七零】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1章 华强北进货[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一点文学]https://m.1dwx.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午饭之后,三人坐车去了大名鼎鼎的华强北。

    熊川刚好要去那里找他玩摄影的大学校友,这人是个电子发烧友。

    有事没事就喜欢泡在各个档口里面,尝试组装相机。

    林筱彤看着窗外行色匆匆的人,感叹:“这一片人还挺多的。”

    这里和京市有着很大的不同。

    比如说出门买早点的时候,在京市,你能看到不少人晃晃悠悠拎着个豆汁儿,嘴上叼着油炸鬼,格外惬意悠闲。

    而在鹏城,从外地过来打拼的人口占了很大一部分,生活节奏很快,走路都健步如飞。

    想到了后世那句非常著名的标语: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

    熊川自我调侃:“我们那儿赚的是小钱,这里赚的是大钱。

    呐,这一片都是。”

    华强北号称华国电子第一街,并不是指一个建筑物,而是一片工业区。

    熊川来这也有几年了,对这片的历史还是有点了解的。

    “听老人说,这一片以前都是粤北兵工厂,这块楼房都是一点一点建出来的。

    一边生产军用无线电产品,另一边还生产民用产品。

    那边那个楼房就是民用方面的厂子,华强集团。”

    顺着手指的方向,两人看向了华强北路边上的一栋白色建筑物。

    林筱彤念念有词:“华强华强,不就是中华强大的意思。”

    “华强集团前面的一条大马路就是华强路,就称作华强北了。”

    “原来是这么来的。”

    鹏城特区发展之后,周边发达经济体把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特区内。

    特区毗邻港城,交通条件优越、土地租金便宜,再加上有政策扶持,企业落户鹏城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这时候的华强北还有个名字叫“三来一补基地”。

    三来包括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这三种模式。

    涵盖了加工、仿制、组装等多种服务。

    一补指的是贸易补偿,外方投资工厂,赚到一定钱之后,贷款抵消,工厂归我们。

    刚开始的几家电子厂其实干的就是中转的一个活,生产好的产品拉到这里的工厂来组装,组装好了之后出口返销到境外。

    三人下了车,到了地方。

    熊川指着新华电子厂说:“我记得第一年有个厂子组装收录机,整整装了25万台收录机。

    这一片收录机、电风扇、电子琴、冷风机,很多厂子不止只做一门生意。”

    谢羿想着家里的那台收录机说:“那不就是什么东西赚钱就组装什么。”

    “那当然了,有钱不赚王八蛋啊。”

    熊川看了都觉得有点眼红,他的店铺可没有这边的档口挣钱。

    “深南中路东边就是电子大厦,八一年初才建的。”

    林筱彤昂着头往上面看,这是一栋20层的建筑。

    在现在算得上是高层建筑了,可谓是这一片的地标性建筑,同时也是鹏城对外的一张名片。

    至于华强集团和电子大厦中间的一大块空地,八五年还没有高大的建筑物。

    未来的赛格电子市场要等到八八年才开始慢慢修建。

    现在这一片都是摆摊、进货、拿货的地方,也算是自发形成了不少档口吧。

    档口比较简易,大部分都是露天的,堆满了电子产品,无论什么时候都围着不少的人。

    林筱彤注意到过来拿货的人一个个都挤红了眼,看都不看一眼,使劲往大号蛇皮袋里塞。

    “你插什么队啊?没看到前面还有什么人吗?挤什么挤?”

    队伍中间一个大哥嚷嚷出声,关着膀子,一身的腱子肉,目光不善。

    “哎,老板,我这拿的货量多,能不能让我先进去啊?”

    后面手里攥着好几个蛇皮袋的矮个男人脸上晒得黝黑,正低头哈腰的和“膀儿爷”低声商量。

    “大伙儿听听,这叫什么话?你插队还有理了?我活这么大还是头一回听过

    “大哥,我是真着急,再晚了我就赶不上回去的车了。”

    “

第341章 华强北进货[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