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一星期再看9[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一点文学]https://m.1dwx.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再到南宋,西夏妖僧杨琏真迦在元朝宰相桑哥的支持下,大肆开挖南宋帝陵,宋理宗赵昀的头盖骨都被妖僧镶嵌宝石做成了酒杯,被玩弄百余年才被大明开国皇帝找回来重新安葬。
nbsp元朝保留着草原游牧民族的习惯,帝王死后将尸身带回草原安葬,沧海桑田,浩浩草原,元帝陵的位置至今也找不到。
nbsp蒙古国历史记载蒙古皇帝的下葬方式十分奇特,这种方法就是将一匹母马和幼马带到皇帝下葬的地方,然后当着母马的面杀死幼马。
nbsp等再来祭祀的时候,就带着这匹母马,母马坐立不安的地方,就是帝王下葬的位置,可母马的寿命是有限的,所以,元帝陵也只能淹没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nbsp再往后就是明朝了,明朝的帝陵还算是幸运,清军入关后,为了稳定天下民心,保留了明朝宗庙。
nbsp民国时期,孙殿英及其部下谭温江以“剿匪”的名义盗挖了大清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东陵,乾隆帝尸骨被扔入臭水沟,为了慈禧的口含“夜明珠”,士兵直接把慈溪的下巴壳子给卸下来了。
nbsp1945年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辖东陵的冀东军区15军分区情报队队长张尽忠等人对大清帝陵开始了盗掘,整个清东陵14座陵寝,157人的墓几乎无一幸免。
nbsp也就是说,历代帝陵中,明帝陵算是保存最完整的了,可万万没想到,明帝陵躲得过清军却没躲得过郭沫若。
nbsp郭沫若对考古有着无限的热爱,但一个学医的出身,后果可想而知,以当时那个年代的科技水平,那是真有挖掘的能力,却没有保存的实力。
nbsp1956年,郭沫若组织挖掘大明万历帝的定陵,当时裸手取文物,导致定陵里面的三千多瑰宝损毁了大半,连万历帝的尸骨都被游街焚毁。
nbsp正因如此,考古界定下了“不主动挖掘古墓”的规矩,所以现在看新闻时,基本上都是哪个工地在施工时碰到了古墓,考古队抢救性挖掘。
nbsp再往后就是十年浩劫的破四旧,简简单单举几个例子,炎帝陵主殿被焚,舜帝陵被毁,大禹陵被拆,孔子坟被铲,延续了两千多香火
过一星期再看9[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