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草原上的铁玫瑰:女知青改造北大荒实录 捌[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一点文学]https://m.1dwx.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汪璒跪在田垄边,把播种点一个个挖开检查,胶囊在湿润的土壤中像珍珠般闪闪发亮。
nbsp34;我需要一份完整的技术图纸和改装手册。34;周维民最终拍板,34;总部会批量生产标准版供应国营农场,你这个简易版;他难得地笑了笑,34;就叫39;牧民之友39;吧。34;
nbsp夜深人静时,汪璒回到临时宿舍里,咳嗽又开始了。这次来得又急又猛,她不得不把脸埋进枕头里压抑声音。咳完后,枕套上留下了触目惊心的红点。她盯着那些血迹看了很久,突然起身开始收拾行李。
nbsp书桌抽屉里躺着周维民给她的信封,里面除了那张老照片,还有一把小钥匙。34;你父亲留在研究所的个人物品,34;老工程师这样说,34;也许对你有帮助。34;
nbsp研究所的地下储藏室散发着霉味。角落里那个标记着34;WJY6234;的铁皮柜子沉默如谜。钥匙转动时发出刺耳的34;吱呀34;声,像是开启了时光之门。
nbsp柜子里整齐码放着泛黄的笔记本、手工制作的测量工具,还有一摞用油布包裹的图纸。最上面是个牛皮纸信封,上面写着34;边疆适用农机技术手册——未完成稿34;。
nbsp汪璒小心翼翼地翻开第一页,父亲工整的字迹跃入眼帘:
nbsp34;献给我未来可能去边疆的孩子:
nbsp如果你读到这些文字,说明你也选择了这条光荣而艰辛的路。这里记录的技术或许已经过时,但背后的精神永不过时——真正的创新永远来自土地和人民;
nbsp泪水模糊了视线。汪璒颤抖着翻动手稿,发现这正是父亲当年在西北牧区未完成的工作——简易农机设计、抗旱技术、甚至还有蒙汉双语的教学方案。最后一页停留在第六章的提纲,日期正是那场着名暴风雪的前一天。
nbsp她紧紧抱住手稿,仿佛拥抱了三十年前那个年轻的父亲。此刻,选择变得无比清晰。
nbsp第二天清晨,汪璒站在周维民办公室门前,手里拿着两份文件:一份是签好字的调令选择,一份是父亲手稿的复印本。她选择了返回阿尔善。
nbsp34;我就知道。34;老工程师叹了口气,从抽屉里取出个药瓶,34;拿着,你父亲当年用的中药配方。每天三次,热水送服。34;
nbsp汪璒惊讶地接过药瓶:34;您早就知道我会;
nbsp34;你父亲说过,有些人生来就属于远方。34;周维民指了指药瓶,34;这药苦得很,但确实管用。记住,每月写信汇报身体情况,我会定期给你寄药。34;
nbsp出发前的夜晚,汪璒伏案疾书,将父亲的未完成手稿补充完整,加入了自己在阿尔善的实践心得。她特意用蒙汉双语写了34;牧民之友34;播种机的详细制作指南,还附上了孩子们能看懂的插图。
nbsp最后一页,她写下:34;亲爱的爸爸,您未完成的第六章由我来续写。您播种在时光里的愿望,正在我手中生根发芽;
nbsp重返阿尔善的路比记忆中更加颠簸。运输车在茫茫草原上行驶,远处已经能看到牧区的炊烟。汪璒裹紧棉衣,咳嗽被引擎声掩盖。她摸了摸随身携带的药瓶,又检查了下固定在车斗里的34;牧民之友34;原型机。
nbsp最先发现车队的是放牧的孩子。随着一声嘹亮的口哨声,整个牧区仿佛醒了过来。当运输车驶入营地时,汪璒看到了令人震撼的一幕——道路两旁站满了牧民,有人捧着新鲜奶食,有人举着哈达。巴特尔骑着那匹枣红马走在最前面,腰间别着她留下的工具箱钥匙。
nbsp34;铁玫瑰回来了!34;其木格用生硬的汉语高喊,身后跟着草原学堂的孩子们,他们手中举着蒙汉双语的欢迎标语。
 
第287章 草原上的铁玫瑰:女知青改造北大荒实录 捌[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