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魂穿八零,俏姑娘要当万元户 叁[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一点文学]https://m.1dwx.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 nbsp当夜,王然翻出压在箱底的樟木盒。织锦衬布里躺着三件鎏金厨具:刻着缠枝莲纹的月饼模、嵌螺钿的酥皮铲,还有枚底款34;光绪年造办处监制34;的包馅匙。
nbsp34;你外婆的陪嫁,34;王然摩挲着包浆温润的匙柄,34;特殊时期我埋在石榴树下才保住。本想留着给你当嫁妆;她将木盒推到女儿面前,34;但你现在更需要它们。34;
nbsp汪璒轻轻触碰厨具,指尖传来跨越时空的震颤。月光透过窗棂落在鎏金纹路上,仿佛百年前宫廷御厨的巧思在此刻苏醒。
nbsp——————
nbsp暴风雨过后,路杊巡查受灾情况时,在汪璒暂借的露天摊位前驻足良久。案板上水渍未干,但新做的荷花酥层层起酥,金丝枣泥隐约可见。最特别的当属月饼模压出的莲纹——正是用那套造办处模具的杰作。
nbsp34;路科长要尝尝吗?34;汪璒递上糕点,34;这是用您送的模具做的第一炉点心。34;
nbsp路杊咬开酥皮,突然怔住。儿时记忆翻涌而来:爷爷总在中秋夜拿出块残破的莲花酥,说这是宫里流出来的手艺。后来他才知道,那点心是爷爷用半袋白面救下的老御厨所赠。
nbsp34;汪同志,34;路杊郑重地说,34;这些模具该在真正的手艺人手里重生。34;他摘下钢笔,在笔记本上写下一串地址:34;下月初有省里的非遗普查组过来,我觉得你应该见见他们。34;
nbsp汪璒接过纸条,发现路杊的手在微微颤抖。她忽然意识到,这场暴雨不仅洗刷了小城的尘埃,更冲开了某些尘封的历史闸门。
nbsp——————
nbsp34;御香斋34;三个烫金大字在晨光中熠熠生辉。汪璒仰头望着新漆的木招牌,耳边依稀响起鞭炮的余响。开业不过两个小时,柜台里二十斤糕点已经见了底,张娜正忙着给新到的山楂糕贴标签——这是她们新推出的34;怀旧系列34;,每张油纸上都印着糕点背后的历史故事。
nbsp34;同志,这茯苓饼真是慈禧太后吃过的?34;戴眼镜的中年男人捧着包装纸细读,34;这上头说光绪二十三年御膳房改良配方;
nbsp34;您可以尝尝看,34;汪璒笑着递上试吃品,34;我们复原了古法九蒸九晒的工艺,茯苓粉都是手工研磨的。34;
nbsp男人咬了一口,镜片后的眼睛突然睁大:34;就是这个味道!我祖父在同仁堂当学徒时,给宫里送过药材;他突然哽咽,掏出帕子擦了擦眼角,34;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尝到。34;
nbsp这样的场景今天不断重演。当路杊带着非遗普查组到来时,看到的正是里三层外三层的热闹景象。穿中山装的专家们刚要皱眉,就被空气里浮动的甜香勾住了脚步。
nbsp34;这是我们整理的工艺流程图。34;汪璒将装订好的册子递给领头的老者,34;祖传的二十四道工序,现在精简到十八道,但核心技法都保留了。34;
nbsp老者扶了扶老花镜,突然浑身一震。他颤抖着指向玻璃柜里的鎏金模具:34;这......这是造办处的制式!34;转头盯着汪璒,34;你祖上可是汪秉忠?34;
nbsp汪璒怔在原地。这正是曾祖父的名讳,族谱上都没记载的全名。路杊适时插话:34;周老,汪同志的传承脉络我们工商局核实过,确实师承御膳房点心局。34;
nbsp人群后方突然传来冷笑:34;宫里流出来的手艺,怎么落到个体户手里了?34;赵德才扶着个白发老者挤进来,正是非遗专家赵承嗣,34;叔公您给评评理,别让些江湖把式糟蹋了传统文化。34;
nbsp汪璒感觉母亲猛地攥紧她的手。王然盯着赵承嗣腕间的翡翠扳指,突然低声惊呼:34;那是外公的;又慌忙住口。
nbsp34;小姑娘,34;赵承嗣用长者的口吻问道,34;你说这茯苓饼是古法,可知《饮膳正要》里记载的配伍禁忌?34;不等回答便自得地说,34;茯苓忌醋,你这包装上印的典故里可有提及?34;
nbsp围观者开始窃窃私语。汪璒不慌不忙打开柜台后的樟木箱,取出本泛黄的古籍:34;您说的是至元十七年的刻本吧?34;她翻到折角处,34;但嘉靖年间太医院重修药典时已证伪此说,您看这还有御批朱砂印。34;
nbsp赵承嗣脸色骤变。他当然认得出这是自家师兄当年被盗的孤本,此刻竟出现在仇人之后手中。赵德才见状不妙,突然指着柜台尖叫:34;有蟑螂!个体户就是不卫生!34;
nbsp人群哗然中,汪璒抄起铜镇纸砸向墙角。待众人看清,哪有什么蟑螂,分明是半截黑线头。路杊弯腰捡起线头,露出底下黏着的糖丝:34;赵经理,这不是你们厂生产的太妃糖的包装线吗?34;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现场顿时炸开锅。张娜机灵地端起试吃盘:34;大伙儿都尝尝,我们用的原料可都是;话没说完,她突然盯着门口睁大眼睛。
nbsp斑驳的木门框边,不知何时靠着块被洪水泡发的旧招牌。桐油漆面剥落处,34;汪记茶食34;四个魏碑体大字清晰可见,落款竟是民国二十二年。
nbsp34;这不是我家的;汪勋乐说到一半被汪璒拽住。她看着激动拍照的专家们,突然向赵承嗣深鞠一躬:34;感谢赵老提醒,我们明天就挂上检测报告。祖传的手艺,经得起百年检验。34;
nbsp当晚打烊时,路杊留在最后帮忙收拾。他摸着34;汪记茶食34;的残匾忽然说:34;工商档案记载,1952年有家汪记茶食店因成分问题被充公。34;月光落在他侧脸,34;但没人知道,接收物资的干部私吞了那套鎏金模具。34;
nbsp汪璒擦拭模具的手顿住了。她想起母亲看到翡翠扳指时的异样,想起赵承嗣眼中的嫉恨,零散的线索突然串联成惊心的真相。
nbsp34;路科长,34;她将荷花酥打包递过去,34;能帮我查个人吗?1952年商业局的接收干部,姓赵的。34;
nbsp路杊接过油纸包,指尖触及她手背的薄茧:34;巧了,这次非遗普查组里,有位周老当年在商业局工作过。34;
nbsp橱窗外,赵德才的自行车铃声响得刺耳。汪璒望着玻璃上自己的倒影,突然发现这个八十年代的自己,竟与曾祖父留下的老照片渐渐重合。
喜欢。
第120章 魂穿八零,俏姑娘要当万元户 叁[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