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玄桢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40章 莫道孤城无寸骨,请看赤血溅城隈[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一点文学]https://m.1dwx.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录,每一笔都有李谟的朱批nbsp34;照发34;,却没有库房的出库印记。他指尖划过nbsp34;德佑十四年三月初七34;nbsp那页,那天正是张敬来卫城nbsp34;巡查34;nbsp的日子,领粮数目突然比往日多了三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34;指挥,李谟来了。34;nbsp王二郎在外间低声禀报。

    nbsp岳峰把文书锁进木匣,推到案底。李谟掀帘进来时,带着一身酒气,手里拿着个锦盒:34;岳指挥辛苦了,这点东西,是张某托我转赠的。34;nbsp打开一看,里面是两锭元宝,在油灯下泛着冷光。

    nbsp34;张员外郎的心意,岳某不敢收。34;nbsp岳峰的手按在木匣上。

    nbsp李谟眯起眼,慢条斯理地合上锦盒:34;岳指挥是聪明人。这大同卫守与不守,对咱们来说,不过是一纸文书的事。你若肯在nbsp39;nbsp粮草充足、无需援军nbsp39;nbsp的禀帖上画押,这些只是定金,将来调回京师,张某保你升都指挥。34;

    nbsp岳峰突然笑了,笑声在空荡的帐内显得格外刺耳:34;李监军可知,方才巡城时,见一个十三岁的小兵,怀里揣着半块发霉的麦饼,说要留给城破后侥幸活下来的弟弟。34;nbsp他站起身,油灯的影子在墙上忽明忽暗,34;你们卖粮换的银子,够买多少麦饼?34;

    nbsp李谟的脸彻底沉下来:34;岳峰,别给脸不要脸。镇刑司要办一个边将,有的是法子nbsp——nbsp通敌、失律、甚至nbsp39;nbsp畏罪自戕nbsp39;,随便挑一条,就能让你死无全尸。34;

    nbsp五月廿四黎明,北元的攻势更猛了。

    nbsp岳峰刚登上城楼,就看见一支火箭射中了悬在檐下的nbsp34;大同卫34;nbsp旗,火焰舔着布面,发出噼啪的声响。他拔出佩刀斩断旗绳,那面焦黑的旗坠向城下时,正砸在夜狼部冲锋的骑兵头上。

    nbsp34;指挥!34;nbsp王二郎从箭楼奔来,手里拿着一张纸,34;这是从李谟帐外捡到的,像是张敬的笔迹!34;

    nbsp纸上只有寥寥数行,却让岳峰的手发起抖来:34;......nbsp夜狼部愿以三千匹良马换大同卫布防图,可嘱李谟伺机盗取。粮道已封三月,城内必乱,七月初可破;

    nbsp他抬头望向镇刑司的营帐,那里竟静得出奇,连缇骑的走动声都听不见。34;李谟要献城。34;nbsp岳峰喃喃道,突然转身对鼓手喊道:34;擂鼓!召集各队正官,到城楼议事!34;

    nbsp鼓声再响时,他瞥见李谟的亲卫正往城下放箭nbsp——nbsp不是射向北元,而是射向试图靠近粮库的士卒。有个老兵举着空麻袋冲过去,箭簇穿透他的胸膛,麻袋从手中飘落,里面滚出几颗石子。

    nbsp巳时,各队正官聚在城楼。

    nbsp岳峰把张敬的字条拍在案上,众人看后皆倒吸冷气。千户赵能攥紧了刀柄:34;怪不得粮道总不通,原来是他们通敌!我这就带弟兄去抄了李谟的帐!34;

    nbsp34;不可。34;nbsp岳峰按住他的肩,34;镇刑司缇骑皆带诏狱令牌,硬闯便是抗旨。且夜狼部正在攻城,内讧只会让城破得更快。34;nbsp他看向众人,目光扫过每张布满血污和疲惫的脸,34;今日召集诸位,是要立一个誓nbsp——nbsp哪怕断粮断水,哪怕只剩一人,也要守住这座城。34;

    nbsp众人沉默片刻,赵能率先单膝跪地:34;愿随指挥死战!34;nbsp三十余名军官跟着跪下,甲胄碰撞的声响盖过了城外的喊杀声。

    nbsp岳峰扶起众人,走到城楼中央的立柱前,抽出佩刀。王二郎惊呼:34;指挥!34;nbsp他却按住刀背,猛地往自己左手小指砍去nbsp——nbsp血珠瞬间涌出,滴在青石板上,像绽开的红梅。

    nbsp34;取笔墨来!34;nbsp他咬着牙喊。

    nbsp王二郎含泪递过麻纸,岳峰用断指蘸着血,在纸上写下两个字。血太浓,笔画有些模糊,他又蘸了些血,重重描了一遍。赵能上前要为他包扎,他却摆摆手,把血纸递给亲兵:34;悬在城楼最高处。34;

    nbsp34;死守34;nbsp二字挂上城楼时,北元的投石机恰好砸中东南角楼。

    nbsp砖石坠落的烟尘中,岳峰听见城下传来一阵骚动nbsp——nbsp不是北元的呐喊,是士卒的惊呼。他探头望去,见李谟带着十几个缇骑正往西门走,城门已被他们悄悄打开一道缝。

    nbsp34;拦住他们!34;nbsp岳峰嘶吼着冲下城楼。

    nbsp李谟回头看见他,竟笑了:34;岳峰,你断指写nbsp39;nbsp死守nbsp39;,不过是给别人看的戏码。今日城破,我带缇骑nbsp39;nbsp突围nbsp39;,回京师报你nbsp39;nbsp献城降敌nbsp39;,照样升官发财。34;

    nbsp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近,岳峰看见李谟腰间的令牌nbsp——nbsp那是调动城门守军的信物。他突然想起三日前,周显坠城前曾说nbsp34;李谟总在午夜去西门34;,当时只当是醉话,此刻才知是要为北元留门。

    nbsp34;放箭!34;nbsp李谟突然喊道。缇骑的箭矢射来,岳峰侧身躲过,却被一支箭擦过臂膀,血顺着甲缝往下流。他踉跄着扑过去,抱住李谟的腰往城墙边撞nbsp——nbsp两人滚在地上时,岳峰看见李谟怀里掉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大同卫的暗渠分布。

    nbsp午时,岳峰将李谟捆在箭楼的柱子上。

    nbsp缇骑被缴械后,赵能从李谟帐中搜出三封密信,都是张敬所写,其中一封提到nbsp34;户部侍郎已知此事,嘱谨慎行事34;。岳峰把信折好塞进怀里,走到李谟面前:34;你以为官官相护,就能瞒天过海?34;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李谟梗着脖子笑:34;岳峰,你斗不过的。张敬的岳父是户部侍郎,侍郎的门生是都察院御史,你递出去的状子,不出三日就会回到我手里。34;nbsp他凑近了些,声音压低,34;我不妨告诉你,去年冬天,宣府卫的粮也被我们扣过,指挥使刘平想查,结果nbsp39;nbsp误饮毒酒nbsp39;nbsp死了nbsp——nbsp你说,这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34;

    nbsp岳峰的手按在刀柄上,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想起刘平是自己的同乡,去年还托人带过一包家乡的炒豆,说nbsp34;边地苦寒,有口热食就知足34;。原来那些被粉饰成nbsp34;病逝战死nbsp34;nbsp的同僚,都是死在了自己人手里。

    nbsp34;即便如此,34;nbsp岳峰的声音哑得像磨砂,34;我也要让天下人知道,大同卫的兵,是怎么死的。34;

    nbsp未时,北元的攻势暂时停了。

    nbsp岳峰巡城时,见士卒们正用布蘸着雨水润喉,有人把皮甲上的边角剪下来,放在火上烤得滋滋响。他走过去,那个十三岁的小兵捧着半块烤焦的皮甲,递到他面前:34;指挥,您吃;

    nbsp岳峰摇摇头,摸了摸他的头。小兵突然问:34;指挥,朝廷知道我们在挨饿吗?34;

    nbsp他望着远处的官道,那里本该有粮车来的方向,此刻却只有几只乌鸦在盘旋。34;会知道的。34;nbsp他说,34;总会有人知道的。34;

    nbsp这时,王二郎从城下奔来,手里挥着一面旗:34;指挥!宣府卫的援军!是谢佥都御史亲自带队!34;

    nbsp岳峰猛地抬头,只见远处的烟尘中,一面nbsp34;谢34;nbsp字大旗正冲破云层。他突然想起去年在京师,曾与谢渊在兵部衙门偶遇,那人看着案上的边镇舆图,叹道:34;边军守的不是城,是江山。若朝廷负了他们,便是负了江山。34;

    nbsp五月廿五黎明,谢渊的援军抵达大同卫。

    nbsp岳峰在城楼下迎接时,谢渊的目光先落在了城楼那两个血字上。34;岳指挥,34;nbsp他握住岳峰缠着布条的左手,34;这三个字,我会带回京师,呈给陛下。34;

    nbsp岳峰从怀里掏出那些密信,还有李谟的供词。谢渊接过时,指尖触到信纸边缘的血迹,抬头看见城墙上晒着的皮甲碎片nbsp——nbsp那是士卒们没来得及煮的口粮。

    nbsp34;李谟的同党,34;nbsp岳峰低声道,34;怕是不止张敬一人。34;

    nbsp谢渊望着远处北元退去的营垒,又看了看城根下堆积的饿殍,缓缓道:34;岳指挥放心,官官相护也好,结党营私也罢,只要有一人还在守城,这案子就会查到底。34;

    nbsp这时,晨光爬上城楼,照亮了那两个血字。风吹过,残破的军旗猎猎作响,像在诉说着这座城的挣扎与坚守。

    nbsp片尾

    nbsp谢渊在大同卫勘得全案,以囚车械送李谟、张敬等十有九人还京。临行日,岳峰扶疮登城,指那墙间血字问曰:34;此等血痕,能换边镇百年清明否?34;nbsp谢渊默然良久,唯拍其肩。归帐后,援笔于《巡边日记》书曰:34;大同卫之土,色殷如赭,盖渗血多矣nbsp——nbsp有士卒之血,亦当有奸佞之血。血债须偿,方慰城上魂。34;

    nbsp卷尾语

    nbsp《大吴史?刑法志》载:34;德佑十四年冬,大同卫粮案定谳。镇刑司缇骑李谟、兵部员外郎张敬等十九人论斩,户部侍郎周显(与戍卒周显同名)坐失察,罢官流徙三千里。此案牵连五部十三司,狱词上,德佑帝览之恸曰:39;nbsp边将断指以守城,内臣磨牙而吮血,此非天祸,乃朕不德之过也!39;34;

    nbsp《谢渊文集》存其《大同卫纪实》曰:34;大同一役,始悟吏治之蠹,猛于外寇之锋。后设巡粮御史,察边镇收支;立军储专仓,禁内臣干预,皆由此发轫。夫守边者,守墙易,守心难。心若澄明,则仓廪实、士卒勇,城郭自固如金汤;心若昏昧,纵有高城深壕,终为蚁穴所溃。此大同卫血字之训也。34;

    喜欢。

第540章 莫道孤城无寸骨,请看赤血溅城隈[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