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基因暗码:血色螺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13章 意识之海与净蚀终焉[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一点文学]https://m.1dwx.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是一场关乎文明整体心智成熟的进化。

    nbsp然而,历史的幽灵并未完全散去。

    nbsp一日,沈舟nbsp所在的部门监测到,一段经过伪装的、极其古老的“幽灵”协议V1.0的握手信号,在某个境外暗网角落被激活。信号源很快消失,但其目的并非通信,更像是一个纪念日般的打卡行为。

    nbsp追踪发现,信号源自一个衰老不堪、隐居多年的前黑客。他曾是付书云早期的崇拜者之一,但并未参与后来的犯罪。他只是在“幽灵”协议诞生周年的日子,出于一种扭曲的怀旧情怀,登录了某个早已废弃的论坛,触发了一段埋藏已久的代码。

    nbsp这个老人对“归墟”、“圣堂”一无所知,他沉湎的只是那个技术蛮荒年代的危险“浪漫”。

    nbsp这次事件没有造成任何实际危害,却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技术遗产的另一种威胁——它可能成为某些亚文化群体心中危险的图腾,在未来某个不可预知的时刻被再次点燃。

    nbsp“清理工作,不仅是技术上的,也是文化和社会层面的。”林建奇感叹,“我们需要用更健康、更吸引人的技术文化和成就,去覆盖那些危险的遗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他下令加强了对这些古老技术遗迹的监控和清理,同时也建议宣传部门,更多地宣传像西北天才少年这样走向光明的技术榜样,以及梁露nbsp等人用科技造福社会的故事。

    nbsp数月后,基于“深蓝文库”的研究,第一个基于集体意识引导的“文明稳压器”原型项目被提出。

    nbsp该项目建议在“锚点”网络内部,定期组织分布全国各地的关键设施工作人员,进行同步的、正向的集体冥想或共情训练,旨在主动生成一个稳定、和谐的局部意识场,强化“锚点”的稳定性。

    nbsp这听起来近乎科幻,但却是基于现有数据推导出的、最具操作性的主动防御策略之一。

    nbsp项目被谨慎地批准进行小范围试点。

    nbsp首次试点当天,林建奇和郑雅萍站在净蚀中心的指挥大厅里,看着屏幕上代表参与人员脑波(通过简易传感器采集,匿名化处理)和谐程度的指标缓缓上升,并与“锚点”时间流的稳定度指标呈现出清晰的正相关性。

    nbsp没有奇迹发生,但数据不会说谎。

    nbsp一种基于人类自身集体善意的、内在的防御力量,正在被初步验证。

    nbsp也就在这一刻,全球监测网络显示,那种源自奥尔特云方向的、难以言喻的“凝视感”,似乎……微微减弱了一丝。

    nbsp仿佛那个无形的存在,对盘中之物失去了些许兴趣,或者,感受到了某种新的、它未曾预料到的“味道”。

    nbsp林建奇缓缓呼出一口气。

    nbsp战斗远未结束。

    nbsp威胁依然存在。

    nbsp但人类终于从纯粹的猎物,开始学习如何成为有意识的参与者。

    nbsp净蚀的行动,从追剿一个犯罪网络开始,穿越了技术暗战、全球危机、维度认知的迷雾,最终指向了人类文明自身的意识进化。

    nbsp这或许就是净蚀的终极使命:不仅是清除外部的腐蚀,更是要滋养内部的光明,从而在充满未知和危险的宇宙中,赢得文明延续的一席之地。

    nbsp方尖碑依旧静默矗立。

    nbsp但其守护的,已不仅是网络或国土,更是人类意识的未来。

    喜欢。

第413章 意识之海与净蚀终焉[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