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基因暗码:血色螺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09章 时间基岩上的裂痕[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一点文学]https://m.1dwx.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心跳”监控项目如同一个极度精密的听诊器,紧贴着全球互联网时间同步协议这艘巨轮的引擎,捕捉着那几乎不存在的异常“杂音”。数月的持续监听和分析,尘光密钥逐渐从海量的时间同步数据中,剥离出“归墟”信号寄生所产生的特有相位抖动模式。

    nbsp它并非随机噪声,而是一种极其缓慢、却带有明确指向性的时间偏移倾向。这种偏移微乎其微,可能数年才会积累出一纳秒的差异,但其方向性一致——它似乎在试图让全球网络的“时钟”,极其缓慢地偏离基于原子钟的绝对时间标准,偏向一个未知的、由“归墟”定义的时序。

    nbsp“它们不是在破坏时间,而是在…重新定义同步?”郑雅萍看着分析报告,感到一种认知上的冲击,“它们想让我们整个文明的时间感知,在不知不觉中,与‘归墟的节奏绑定?”

    nbsp这比直接攻击更加可怕。它是一种文化的、认知的、甚至是存在层面的缓慢侵蚀。

    nbsp“‘摇篮的终极目的,或许根本不是一次性的破坏,”林建奇的声音在寂静的指挥中心响起,带着一丝明悟后的冰冷,“而是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播种,将人类文明的整体时间感,逐步同化进另一个体系。‘圣堂可能只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中间件,一个用于收集和调试‘时间样本的工具。”

    nbsp这个推论让所有人不寒而栗。对手的维度和对“时间”的理解,已然超出了当前人类的科技和哲学框架。

    nbsp最高级别的跨学科智库再次召开紧急会议。物理学家提出了基于量子纠缠的超距时间效应假说;计算机科学家探讨了在基础协议层进行“免疫接种”的可能性;哲学家则警告这种“时间驯化”可能对人类自由意志产生的根本性影响。

    nbsp会议没有得出确切的行动方案,但达成了一个共识:必须在物理时间和网络时间之间,建立一道更坚固的“防火墙”。

    nbsp与此同时,那些尘封的个人命运,其最后的余音也渐渐消散在风中。

    nbsp安徽淮南,鲍玉佳nbsp的名字偶尔还会被那个小修理铺的亲戚提起,语气中带着惋惜和一丝不解,不明白一个人怎么会把路走成那样。

    nbsp上海崇明,曹荣荣nbsp的墓前,社区工作人员换上了新的花束。他的故事被写进了社区档案的案例篇,用于警示后人。

    nbsp石家庄,孙鹏飞nbsp在药物的作用下,大部分时间处于昏睡状态。他狂乱的思绪终于得以片刻安宁,只是无人知晓他梦中是否还在计算那个永远无解的世界模型。

    nbsp陕西靖康,张帅帅nbsp的无名墓前,年复一年,唯有风吹过。

    nbsp河北高碑店,武京伟nbsp的亲人依旧记得他,在家族的记忆里,他是一个走了弯路的可怜人。

    nbsp……(其他案犯,其痕迹已近乎完全被时间抹平)

    nbsp而那些走向光明的身影:

    nbsp内蒙古,马文平nbsp的慈善基金已成为国家级品牌,他本人被誉为“退役军人的脊梁”。

    nbsp湖北云梦,程俊杰nbsp的子孙将其朴实善良的家风传承了下去。

    nbsp南昌,梁露nbsp在国际学术舞台上赢得了更多尊重,她的理论惠及全球。

   

第409章 时间基岩上的裂痕[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