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基因暗码:血色螺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2章 囚笼拓扑与暗河密钥[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一点文学]https://m.1dwx.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锚点”基地深嵌于马里亚纳海沟边缘的岩层,压力舱外是永恒的黑夜与游弋的深海巨怪荧光。李晴站在环形观景窗前,银灰色的神经环紧贴左手疤痕,传来规律而冰冷的搏动,如同这海底堡垒的心跳。瑟琳娜的“馈赠”言犹在耳——她的自由,是“锚点”精心计算的变量。但检察官的直觉是另一套算法,它正驱动着她在无形的囚笼中,绘制一张拓扑结构的逃生图。

    nbsp第一道拓扑:医疗舱的“共振”与疤痕的密文

    nbsp瑟琳娜要求的“贡献”开始了。李晴被频繁送入名为“意识透析仪”的蛋形医疗舱。舱内布满液态金属探针,深入她的神经接口,扫描、刺激、记录疤痕区域的每一次能量波动。名义上是“深度神经状态评估与潜能激发”。

    nbsp李晴放弃抵抗,反而主动配合。在探针刺入最深、数据流最汹涌的时刻,她刻意引导自己的意识沉入格陵兰冰渊崩塌前的场景:渡鸦扭曲的面容、冰层下狂暴的脉动、冲天而起的疤痕能量柱、全球受害者“空腔回响”被强行抽离的悲鸣…每一次回忆都让疤痕能量剧烈沸腾,在透析仪的监测屏上炸开刺目的混沌图谱。

    nbsp“注意疤痕区域的非线性能量跃迁!记录混沌模式!”舱外研究员的惊呼透过通讯器传来。

    nbsp李晴心中冷笑。她并非暴露弱点,而是在编码。利用疤痕能量对特定记忆(尤其是涉及“阿特拉斯”意识牵引和“空腔回响”频率)的强烈反应,她将自己的关键记忆片段、对“锚点”的怀疑、以及里约/孟买监测到的微弱“回响”信号特征,转化为独特的神经能量“密文”,混杂在看似失控的混沌波动中输出。她在赌“锚点”的研究员只关注能量的物理特性,而忽略了其中可能隐藏的信息拓扑结构。

    nbsp同时,她利用透析仪强大的神经信号输出端,反向进行微操作。当探针输出特定频率的“安抚性”神经信号(旨在平复疤痕躁动)时,李晴引导其中一小股能量,极其隐蔽地冲击银灰色神经环的底层协议接口!每次冲击都如同水滴石穿,试图在环的防御体系中找到一丝可被疤痕能量共鸣的缝隙。这是一场在分子层面的神经攻防战。

    nbsp第二道拓扑:里约的灰烬与线人的血

    nbsp李晴冒险发出的匿名警报石沉大海。但“锚点”内部一个被忽视的信息渠道被她捕捉到——用于运送生活垃圾和医疗废料的无人潜航器,其导航系统存在一个极短时间(约的对外数据校验窗口。窗口期传输的是加密的校验码,但传输载体本身是开放的电磁波。

    nbsp李晴用复健时收集的废弃生物芯片和医疗舱的微焊接工具,在腕表改装扫描仪的基础上,拼凑出一个简陋的电磁信号捕捉与模拟发射器。在下一次透析结束、被护送回居住舱的途中,她故意在路过垃圾处理通道时“失手”掉落腕表。弯腰拾取的瞬间,捕捉器启动,记录下无人潜航器窗口期的电磁信号特征。

    nbsp当晚,在居住舱的绝对静默中,李晴将捕捉到的信号特征导入腕表扫描仪,利用其微弱的神经信号调制能力,将一段更隐蔽的信息(包含里约“回响”信号的关键频率片段和圣玛尔塔贫民窟的精确坐标)编码进一个模拟的“校验请求”信号,在预估的下一个窗口期发射出去。

    nbsp信号如同漂流瓶投入黑暗深海。李晴不知道谁会收到,只能祈祷是INCIB残留的监听哨或某个有良知的“锚点”外围人员。

    nbsp一周后,一份伪装成“深海生态样本分析报告”的加密信息,出现在李晴权限内可访问的“锚点”内部资料库边缘。报告内容无关紧要,但附件里一张不起眼的背景图引起了她的注意——那是里约基督像俯瞰城市的夜景,但在基督像的右眼位置,一个极微小的像素点颜色异常。李晴用腕表扫描仪放大分析,提取出一段简短的二进制代码,解码后是一行字:

    nbsp“迭戈死了。他们清除了矿洞。新‘货叫‘灰烬天使

第72章 囚笼拓扑与暗河密钥[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