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回·立春·青阳启蛰绛英萌(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一点文学]https://m.1dwx.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着“疏肝理气”四字;右为“赤帝火章”,刻着“清心泻火”四字;中为“黄帝土章”,刻着“调和肝脾”四字。印章散发出的药气在空中凝成《难经·七十五难》的条文:“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阿桑默念此句时,忽见洛神花的根系自动调整方向——东边根须减少三分(泻肝),西边根须增多七分(补肺),南边根须加粗五分(泻心),北边根须湿润十分(补肾),竟在泥土中完成了“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的治疗法则。

    nbsp最终,所有的光与气都归入花苞,萼片上浮现出“病机十九条,条辨在肝心脾肺肾;治法十二则,则效于风寒暑湿燥火”的对联。洛水对岸的村落里,传来孩童退烧后的笑声与农妇止呕后的叹息——原来当洛神花演绎木火通明之理时,天地间的病机已随气脉流转得到调治。而阿桑手中的《花月令》残卷,此刻竟自动补全了“立春·病机”篇,字迹由朱砂写成,每个字都像跳动的小火苗,正是“木火通明”的终极印证。

    nbsp七、天人同历第一候

    nbsp子时的洛水宛如一块墨玉,中央却浮着一轮翡翠般的光晕——那是洛神花根系释放的乙木之气,在子夜水旺之时与天地之气交泰。根须末端的“五指”正分别点在洛水的“温、热、寒、凉、平”五处泉眼:拇指触着温泉,引地下丙火之热上行;食指抵着寒潭,汲北冥癸水之凉下渗;中指压着平泉,取阴阳和合之性;无名指探着热泉,采炎夏伏火之烈;小指搅着凉泉,聚三秋肃金之清。五股气脉在根须中形成五行环,青气(木)生赤气(火),赤气生黄气(土),黄气生白气(金),白气生黑气(水),黑气复生青气,生生不息。

    nbsp阿桑借着月光细看,见根须表面浮现出细密的“药纹”:拇指根须刻着“温中散寒”的小篆,纹路上凝着肉桂的油点;食指根须烙着“清热泻火”的古隶,纹路间渗着黄连的苦汁;中指根须雕着“平补阴阳”的籀文,纹路里嵌着枸杞的甘浆;无名指根须刻着“清热解毒”的缪篆,纹路中藏着金银花的清香;小指根须刻着“凉血滋阴”的虫书,纹路间浸着生地黄的凉液。这些药纹随根须的搏动明灭,宛如活的《本草经集注》在泥土中舒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水面的波纹以洛神花为中心,呈二十四节气的螺旋状扩散——每道波纹对应一个节气,立春波最粗,雨水波次之,小寒波最细。当波纹掠过老槐树时,树上过度旺盛的木气(树脂)竟顺着波纹回流,在树干上凝成“平肝潜阳”的杜仲形状;掠过迎春花时,花萼上的寒凝白霜被波纹卷走,化作“温经散寒”的生姜虚影。老郎中击节叹曰:“此乃‘亢则害,承乃制之真机,槐树之木火过旺,借金气(秋波)以收之;迎春之寒水凝滞,借木气(春波)以达之。”

    nbsp阿桑将嫩叶夹入《花月令》残卷时,竹简突然发出龙吟般的轻响。空白处先渗出酸液,画出肝脏的悬匏图;再蒸出热气,烘出“温升”二字;接着凝出露珠,缀成“酸入肝,温通脉”的注脚;最后飘来药香,在“七情”栏自动补全:“与甘草相须,如肝木得春风之拂;与黄连相畏,若木火遇秋霜之肃;蜜制则缓其燥,酒炒则行其滞,此阴阳制化之道也。”更奇的是,玉简虚影从花苞中飞出,悬在书页上方,将“相须”二字画成两棵交缠的树,“相畏”二字画成剑斩枯木的图案。

    nbsp东方苍龙七宿的角宿(青龙之角)突然大放异彩,星光如青雨落入花苞,竟在萼片上浇出“生”字的全息投影——字头为角宿星芒所化,字腹为乙木之气所凝,字尾为春阳之光所织。与此同时,洛神花的茎秆上浮现出与角宿对应的“角孙穴”“头临泣穴”等穴位投影,仿佛在天地间架起一座“星—花—人”的气脉桥梁。阿桑感到眉心微微发麻,似有一道清气从花茎直通头顶,正是“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的实证。

    nbsp整个洛水流域的草木此刻都成了洛神花的“经络”:北岸的松树是足太阳膀胱经,针叶上的白霜对应“寒水”属性;南岸的竹林是手太阴肺经,竹节间的青皮对应“燥金”特质;东岸的桃林是足阳明胃经,花苞的粉嫩对应“戊土”之色;西岸的李树是足少阴肾经,李实的酸苦对应“癸水”之味。当洛神花的根系完成五行调和时,这些树木同时发出不同音调的共鸣——松涛如商音(金),竹吟如角音(木),桃语如徵音(火),李叹如羽音(水),共同奏出“五音疗疾”的天籁。

    nbsp老郎中从怀中取出一具微型铜人,铜人突然自动旋转,停在“立春养生”的姿势:左手抚肝区(应木气),右手按足三里(培土御木),舌抵上颚(交通心肾)。与此同时,洛神花的中茎分出一道细根,在铜人脚下的泥土中长成“足三里”草——叶片如足三里穴的肌肉纹理,根部如针尖形状,正是天然的针灸模型。更妙的是,草叶上凝结的露珠滚入铜人的“气海穴”,竟在其体内形成“春捂秋冻”的气团,演示着“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的养生要诀。

    nbsp子夜的钟声敲响时,洛神花突然通体透亮,根须、茎秆、叶片、花苞上的所有纹理都化作流动的《黄帝内经》条文:根须上是“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茎秆上是“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叶片上是“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花苞上是“七情调和,百脉自畅”。这些条文随着花体的呼吸明灭,每一次闪烁都让洛水的水质清冽三分,让岸边的土壤肥沃一寸,让空中的疫气消散一缕。

    nbsp末了,洛神花的根系在泥下刻出“天人同历”四个大字,每个字都由无数细小的药草组成:“天”字以薄荷为点,辛散通窍;“人”字以人参为撇,补气固元;“同”字以黄连为框,苦降燥湿;“历”字以川芎为笔,活血通经。当字迹完成时,整个洛水流域的动植物同时发出欢呼——冬眠的熊在洞中翻了个身,提前感受到春气;候雁从南方掠过,翅膀沾着洛神花的酸香;就连石缝中的苔藓,也冒出了带着木气的新芽。

    nbsp阿桑望着这一切,忽然明白:立春的第一候,不仅是自然的解冻,更是天地与人身共同经历的一次“气脉重启”。洛神花以身为药,以时为引,在东风中调和着宇宙的阴阳,也在每个人的经脉里种下了“治未病”的种子。而她袖中的《花月令》,此刻已隐隐发烫,仿佛在预告着下一个节气的神奇——雨水将至,洛神花又将以怎样的姿态,演绎“水火既济”的妙理?且看那洛水之上,已有薄雾如丝,正悄悄织就新的篇章。

    nbsp结语·一元复始话生机

    nbsp夫立春者,天地之大德曰生也。洛神花以乙木之身,承东方青阳之气,在冰与火的裂隙中种下生机。其茎分三脉,应天、地、人三才;叶具六出,合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此等灵物,非天地精魂不能化,非圣人垂教不能识。

    nbsp赞诗曰:

    nbsp洛水冰开第一芽,青茎穿破五云纱。

    nbsp三茎通尽三才脉,六叶含来六气华。

    nbsp酸敛肝阴藏地魄,温生心火透天葩。

    nbsp待看二十四番信,开到雪时是妙法。

    nbsp预告·雨水第二回

    nbsp却说立春之后,便是雨水节气。届时洛神花将迎来怎样的变化?且看那:

    nbsp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nbsp洛神花上晶莹露,化作人间甘苦符。

    nbsp欲知雨水节气中,洛神花如何演绎“水火既济”之妙,且看下回分解

    喜欢。

第一回·立春·青阳启蛰绛英萌(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