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874,新中华帝国的崛起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0章 雅典奥运会(六)[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一点文学]https://m.1dwx.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咱们在德国鲁尔区的钢铁厂扩建计划还等着柏林审批呢。34;

    nbsp34;但我们在巴黎的丝绸贸易也不能忽视。34;赵轩逸低声回应。他深吸一口气,再次开口:34;或许可以采取折中方案——在画作旁增设历史背景说明,既保留艺术表达,也避免误解。34;

    nbsp34;这是个可行的办法。34;梅塔克萨斯眼睛一亮,34;就像去年雅典考古展那样,每件展品都配有文字解读。34;

    nbsp杜波依斯沉吟片刻后,说道:34;如果说明中强调这是艺术创作而非历史事实;

    nbsp34;绝不可能!34;克莱斯特打断他,34;这幅画就是历史的铁证!34;

    nbsp34;铁证?34;让吕克·杜邦突然冷笑,34;贵国历史教科书中是否也记载了巴黎公社社员被枪杀在贝尔拉雪兹公墓的场景?34;

    nbsp克莱斯特的脸涨成猪肝色,反驳道:34;那是镇压叛乱!34;

    nbsp34;而我们的总统梯也尔先生,34;杜邦逼近一步,34;正是在贵国军队的保护下,才得以屠杀巴黎的工人!34;

    nbsp展厅内剑拔弩张,梅塔克萨斯急得直搓手。赵轩逸忽然注意到,画中俾斯麦的袖扣上有一颗钻石,在灯光下折射出诡异的光芒。他心中一动,指着画作道:34;克莱斯特先生,这幅画的颜料中是否含有普鲁士蓝?34;

    nbsp34;当然。34;克莱斯特下意识回答道。

    nbsp34;但根据国际奥委会的规定,34;赵轩逸从口袋里掏出规则手册,34;参赛作品必须使用天然矿物颜料。普鲁士蓝属于人工合成色素,1890年才被允许在艺术创作中使用。34;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会场一片哗然。克莱斯特的脸色瞬间煞白:34;这...这不可能!34;

    nbsp34;事实如此。34;赵轩逸翻开手册,34;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所有参赛作品必须使用1896年之前已被广泛接受的材料。34;

    nbsp梅塔克萨斯如释重负道:34;既然存在技术违规,这幅画自然丧失参赛资格。34;

    nbsp34;这是阴谋!34;克莱斯特咆哮着,34;你们联合帝国和法国串通一气!34;

    nbsp34;请注意您的措辞,男爵。34;赵轩逸收起手册,34;我们只是维护奥运会的公平规则。34;

    nbsp德国代表团在一片嘘声中被请出展厅。赵轩逸转身时,看见杜波依斯向他微微点头,而温斯顿正与美国代表窃窃私语。展厅外,希腊观众举着34;艺术不容政治34;的标语游行,口号声与海浪声交织在一起。

    nbsp当天傍晚,赵轩逸在组委会办公室收到一封密函。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张手绘画作,画的是德国士兵和联合帝国士兵互相握手的场景,而两国国旗在两人身后飘扬,附信上只有一行德文:34;感谢您维护艺术自由。34;他将地图小心收好,望向窗外渐暗的天色,远处卫城的灯火在夜风中明明灭灭。

    nbsp这场绘画争议最终以德国作品被取消资格告终,但它在欧洲外交棋盘上投下的涟漪却远未平息。帝国巧妙地利用技术规则化解了一场可能引发的外交危机,既维护了与法国的传统友谊,又避免了与德国的直接冲突。而那幅引发轩然大波的《1871年的礼物》,最终被收藏在柏林国家博物馆的34;争议艺术34;展区,与戈雅的《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并列悬挂,成为19世纪末欧洲民族主义情绪的冰冷注脚。

    喜欢。

第170章 雅典奥运会(六)[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