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99章 高强度的讨论[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一点文学]https://m.1dwx.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r/>
    引路的是青华大学的颜永年教授,当年重型模锻压机设计团队的关键人物之一。穿过堆积如山的旧报纸,他们来到了沈老的卧室。

    “沈老,非常荣幸能来拜访您。”许宁握住了这位老科学家的手,感受到那几乎干枯却依然温暖的触感。

    沈老虽然年逾九旬,但精神矍铄,只是身体略显虚弱。沈艺卿早前提醒过,谈话不宜超过一个小时。

    直奔主题,许宁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他对重启重型模锻压机研发项目的构想,并强调了当前航空制造业对此类设备的需求。

    听到这里,沈鸿原本颤巍巍的手拐杖仿佛突然有了力量,他的眼神瞬间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当年项目停滞不前,主要是因为遇到了几个棘手的问题,长时间未能突破,导致上级失去了信心……”

    沈老喝了口茶,开始详细解释起那段历史。

    “我们当时在液压系统、电气装置和控制组件上确实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最终遇到了三个主要难题。”

    “首先,对于机器主体结构的研究不够深入。最适合超重型水压机的框架应是板框组合式,这种设计在漂亮国、苏连及其出口到法都国的大型水压机都有应用。

    然而,为了达到同样的性能,我们需要精确计算结构应力,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巨大挑战。

    因此,我们不得不选择预应力钢丝缠绕结构作为替代方案,尽管理论上可以满足需求,但由于材料和技术限制,可靠性难以保证。”

    “其次,设备振动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在实验阶段我们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却始终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最后,国内没有符合标准的液压油也是一个障碍。

    要克服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还需要时间进行研究。

    遗憾的是,在我退休后,政策方向发生了变化,项目也就此搁置了。”

    老院士谈起这些技术问题时如数家珍,情绪激动,甚至需要孙女沈艺卿的帮助才能平静下来。

    当提到现在的技术是否能解决当年的问题以及6.8万吨水压机的审批时,沈鸿的眼神流露出对项目的渴望与担忧。

    虽然现在航空产业受到重视,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但考虑到过去的最大吨位仅为3万吨,直接提升至6.8万吨仍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不过,一旦实现,将为国内生产飞机部件带来新的机遇。

    颜永年教授补充说,由于沈老年纪已大,精力有限。

    他将负责详细解释更多细节,毕竟他在模锻压机设计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并且有更充沛的体力来进行详尽说明。

    随后,他们离开了房间,让沈老得以休息,并转移话题聊了些轻松的内容。

    许宁心里清楚,90岁的沈老不太可能全程参与这次高强度的讨论。

    对他来说,能够通过沈老牵线搭桥见到颜永年,就已经达到了此行的主要目的。

    然而,当颜永年开始讲述模锻压机资料的情况时,许宁还是感到一阵意外。

    “一部分?”他下意识地重复道,以为接下来会是技术细节的补充。

    喜欢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

第499章 高强度的讨论[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