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杭城豪门沈知意的璀璨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7章 天路新章 量子科技凿穿雪域高原的奇迹[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一点文学]https://m.1dwx.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2022年8月14日,青藏高原的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沈知意的奥迪A7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前行,车载系统不断弹出海拔预警:“当前高度4500米,氧气含量12%,是否启动增压模式?”她轻触仪表盘,车窗玻璃瞬间切换成防辐射材质,车内的量子制氧机开始全力运转。

    车外,星宁建筑团队的量子工程车队列如钢铁长龙,机械臂在寒风中调试设备,发出嗡鸣。“沈总,地质勘探数据已完成90%!”项目总工程师的全息影像在副驾座位浮现,他身后是青藏高原的3D地质模型,红色区域标注着冻土层与断层带,“传统施工至少需要十年,但我们的量子盾构机可以……”

    “直接用最新的‘雪域号。”沈知意打断他,调出研发中心的实时画面。画面中,全球首台适应高原环境的量子盾构机正在组装,它的刀盘镶嵌着石墨烯增强型切割刃,机身配备智能温控系统,能在40℃至60℃的极端温差中稳定工作,“告诉团队,我们的目标是三年贯通!”

    在拉萨的项目指挥部,沈知意与当地政府官员围坐在全息会议桌前。藏族干部次仁指着地图激动地说:“这条高速高铁双轨通道一旦建成,藏区到西南山城的通行时间将从30小时缩短到5小时!游客能坐着量子高铁看遍雪山、峡谷,我们的牦牛肉、青稞酒也能更快运往内地!”

    沈知意点头,机械臂随即展开星宁的施工方案:量子建造技术将全程采用预制模块化施工,智能机械兵团在工厂生产出标准构件,再通过无人机运输至现场组装;山体隧道使用“量子锚固”技术,纳米级材料能自动渗透岩石缝隙,形成比混凝土更坚固的整体结构;就连铁轨都采用磁悬浮与轮轨双模式设计,既能满足高铁的超高速需求,也能兼容传统列车。

    “成本方面,”她调出财务模型,数字在空气中流转,“我们通过AI优化施工路线,减少30%的土石方量;利用太阳能与地热能混合供电,降低60%的能耗。最终造价预计比传统方案节省40%。”会议室响起热烈掌声,当地发改委主任握着她的手:“沈总,你们不仅带来技术,更带来了希望!”

    施工首日,

第447章 天路新章 量子科技凿穿雪域高原的奇迹[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