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杭城豪门沈知意的璀璨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29章 地下银河:穿越千里的液态奇迹[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一点文学]https://m.1dwx.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智能监测系统显示:结构应力分布均匀,渗漏率为零。“下一步,”沈知意对团队说,“要让管道学会‘思考。”

    三个月后,首段智能管道诞生。内置的量子传感器能感知的水温变化,AI系统可提前预判地震、冻融等灾害;当检测到某处水质异常,管道内壁的纳米机器人会自动聚集修复。更神奇的是,管道网络还能与地面的智能水库、农业灌溉系统联网,根据实时需求调节水量。

    2021年初,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在河西走廊,巨型盾构机“天河号”缓缓启动,它的刀盘镶嵌着星宁研发的量子切割刃,能轻松破碎花岗岩。机械兵团紧随其后,自动铺设管道、焊接接口,无人机群在空中构建临时能源网络。施工高峰期,近万名工程师通过VR设备远程协作,在虚拟与现实间完成毫米级精度的操作。

    然而,工程并非一帆风顺。当管道穿越祁连山冻土带时,零下40℃的低温导致焊接材料脆化。沈知意连夜召集全球顶尖材料学家,通过量子计算模拟,72小时内研发出“相变记忆合金”——这种材料在低温下自动收缩密封,温度回升后又恢复原状。

    2022年春,管道即将贯通塔里木盆地。最后一段施工选在罗布泊无人区,这里的盐壳地硬度堪比钢铁。“启用量子激光切割!”沈知意一声令下,上百台激光发射器同时启动,盐壳在蓝紫色光束中化为齑粉。当最后一节管道对接成功,现场工程师们热泪盈眶——这条穿越沙漠、山脉、冻土的“地下银河”,终于将渤海之水引向西北腹地。

    通水当日,沈知意站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随着阀门开启,蓝色水流奔涌而出,在黄沙中形成蜿蜒的水带。智能监测屏显示:和田地区地下水位回升敦煌的月牙泉面积扩大30%。更令人振奋的是,管道途经的村庄里,机械臂正在开垦“量子农田”,用淡化水灌溉出成片的耐盐作物。

    “这不仅是条水管,”沈知意对着全球直播镜头说,“它是中国智慧的结晶,更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新里程碑。”此时,她的智能腕表震动,传来新消息:联合国提议将“天河工程”列为全球水资源治理典范。她望向远方,夕阳为管道镀上金色,宛如一条沉睡的巨龙,正将生机与希望注入干涸的大地。

第429章 地下银河:穿越千里的液态奇迹[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