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一城一人[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一点文学]https://m.1dwx.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结发妻子王弗,眉州眉山人,乡贡进士王方之女,逢一十六与一十九轼同结连理,英宗治平二年卒,是年二十七,后余一孤。君与轼琴瑟相和仅十年有一。轼于君亡次年悲痛作铭,题曰“亡妻王氏墓志铭”。
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那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发妻殒后三年,苏轼续弦王闰之,正是王弗的堂妹,年廿一,出嫁之前,家中称其“二十七娘”。性格温顺,知足惜福。
王闰之第一次被苏轼在诗文中向外人提起,便是以贤妻身份。熙宁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苏轼抵达杭州,出任通判。第三天,也就是十二月一日,他便去西湖寻访恩师欧阳修所介绍的朋友、孤山诗僧惠思和惠勤。在《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这篇名作里,他非常洒脱地写道:“腊日不归对妻拏,名寻道人实自娱。”
由此可见苏轼之重情重义,对妻子更是情深意重。
只不过,才子多风流。
苏子瞻一生姬妾众多,风流韵事层出不穷。其贬官之时,将身边的姬妾一律送人,这其中有二妾已经身怀有孕,他也无暇过问。至于“小妾换白驹”一事,更是传的沸沸扬扬。
而王朝云便是苏轼诸多小妾之一。
朝云因家境清寒,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为西湖名妓。
熙宁四年,苏轼于西湖畔初见朝云,乃留诗篇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朝云时年十二岁,虽然年幼,却聪慧机敏,由于十分仰慕东坡先生的才华,且受到苏轼夫妇的善待,十分庆幸自己与苏家的缘份,决意追随东坡先生终身,遂入苏府为侍女。
其后苏轼贬谪黄州,朝云被主母赐予“王”姓,由侍女改为侍妾。
十余年过去,洗净铅华的王朝云风韵当存、秀外慧中,且温婉如水,予人以春风拂面感。
“难怪秦某人对这位师娘念念不忘呢……”饶是见惯了后世各种美女的王棣也是心思微漾,忙收敛心绪,暗自脸红。
就他抄袭的那阙《鹊桥仙》,在后世有好几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便是秦观暗恋“小师母”王朝云。《鹊桥仙》最后两句写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朝朝暮暮”出自宋玉的《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有人猜测秦观寄调《鹊桥仙》乃暗恋东坡侍妾王朝云,恰好《淮海居士长短句》中有一首《南歌子·赠东坡侍妾朝云》:“霭霭凝春态,溶溶媚晓光。何期容易下巫阳,只恐使君前世是襄王。暂为清歌驻,还因暮雨忙。瞥然归去断人肠,空使兰台公子赋高唐。”
如此猜度……想象力太强大了呀。依王棣所见,秦少游再如何风流成性、放荡不羁,就便真对王朝云有大不敬的念头,也不致借文字宣之于众吧?情商低下如斯,又岂能千古留名?
主、客坐着聊了一会,眼见着已近申时末,王棣念着主家女主人抱恙休憩,便提出去探望探望。毕竟是尚未及冠的后辈,尽尽孝心是应当的,也没那么多忌讳。
恰在这时,一个小娘子蹦蹦跳跳的进了堂屋,脆生生地说:“云师婆,师婆说今日有客,吩咐厨下加菜哩……”
小娘子七、八岁的样子,身着碧绿的翠烟衫,散花水雾绿草百褶裙,垂着两条小瓣,粉脸红润如蜜桃一般,漾着笑意的眉眼虽还带着稚气,却已是如画的模样。
最惹人注意的是那双眸子,晶亮晶亮的,灵动中透着狡黠,似会说话一般……
晚膳很丰盛,多是本地名菜,蒸鲈鱼、鱼羹、鱼头豆腐、叫化童鸡、莼菜汤之类的,自然少不了红烧肉。
嗯,东坡居士爱竹,亦好肉。
照例,女子不上堂,聂胜琼便和云姨、苏小妹等坐里屋另开了一席。
菜肴虽美,王棣却有些心不在焉。
他的心思尽在先前那位小娘子处,真是……卧艹呀,居然是她?
当然,是她也挺正常,毕竟她与苏轼颇有渊源。只是,这样的见面太过猝不及防,以致于先前盯着她发愣,有些失态。
有宋一朝,他最喜欢的词人有三位: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是的,那位小娘子便是词坛大名鼎鼎的李清照。
第38章 一城一人[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