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宋河山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章 花魁盛会(二)[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一点文学]https://m.1dwx.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三楼往下看,瞧不清那女子的面容,只见她怀抱琵琶,身材娇小,着朱红披风,外套紫色纱罩,从舞台一倒巧移莲步登上。发髻上插海棠花,而白裙上的紫色团花,从纱衫的下面透出,显得十分艳丽。

    她甫一露面,台下便有不少人大声叫着“王大家,某乃XⅩX,特来为你助威”、“萍萍姑娘,某乃XX”之类的话语。虽在金陵,她居然也有这许多追捧者,名头果然不小。

    她款款步至舞台中央,深深一福,又引来一片喝彩声,在绣墩坐定后,台下瞬即静了下来。

    稍后,“叮咚”声响如山谷溪泉自她指尖汩汩淌出。在观众看来,她双目平视前方,手指却娴熟地在琴弦间上下拨动,时而指如飞花,时而轻轻挑拨细弦。

    她弹琴的手法如行云流水,清冷的乐声如同泉水从山崖上流下,撞击在卵石发出的声响,迷蒙起的水雾,令人只觉得一阵清凉。到得后来,弦弦切切,好似珠落玉盘。

    而她的一双眼眸,如同当烟这秋水,眼波流转,有着无限风情,便是三楼的王棣等人似乎也看得真切。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歌声响起,似从如溪水般的琵琶声中渗出来的清泉。

    唱的是《点绛唇》的词牌。首二句有似于《桃花源记》的开篇“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人在醉乡,且是信流而行,这眼前一片春花烂漫的世界当是个偶然发现。后二句的“尘缘”自是相对仙源灵境而言的。那“名缰利锁”,正是尘缘的具体内容之一。此处只说“尘缘相误”,隐去正意,便觉空灵蕴藉。三、四句与前二句,一喜一慨,词情便摇曳生姿,使人为之情移。

    再听王萍萍唱那下片——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这样的词,迷离恍惚,朦胧绰约,如画般韵味纤秀清丽,着实是……好啊。

    与文字相得益彰、完美契合的是歌声,婉转空灵处如枝头黄莺,悠扬清脆似林涧布谷,一唱三叹,将词中意境表现的淋漓尽致,又恰到好处。

    词、琵琶、歌声、女子,勾勒出仙境般的画面,令人痴迷陶醉。

    一曲唱罢,余音绕梁不绝。

    王萍萍慢慢离座,又是深深一福:“谢过淮海先生赐词,一曲《点绛唇.桃源》送给各位。”

    果然是秦观的新词,果然是扬州城最负声名的青楼大家,这样的表演才是视听盛宴啊。

    台下的观众意犹未尽,但也不吝掌声,便是诸多各有追捧目标的本地观众也是折服于其精湛的技艺而衷心喝彩。一时间掌声雷动,叫好声不绝。

    美好的东西总是叫人印象深刻的,王萍萍这一曲《点绛唇》足够惊艳,进三十二强是不会有丝毫问题了。

    这是她在金陵的首场演出,表现堪称完美,自能收获更多的拥趸,也算是给她的夺魁之路增添了不轻的砝码。

    组织方将她放在开场表演,自然是希望晚间的赛事从一开始便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显然是达到了预期。

    王未大力鼓着掌,赞不绝口:“唱的真好,果然是闻名不如见面啊。”

    内敛的王末也是羡叹不已:“歌声温柔如淡淡泉水,听之则一切尘嚣尽已远去。此音只应天上有,人生难得几回闻啊。”

    王桐和宗沐也是频频点头,眼睛追随着王萍萍的身影转动。

    毕竟经过后世各种偶像派、实力派艺人的狂轰滥炸,王棣倒是不至于就此被俘获,说道:“这王萍萍比之聂胜琼又如何?”

    众人皆是一愣,对啊,将王萍萍吹的天花乱坠的,难道是认为胜过聂胜琼?

    聂胜琼曾数度去往半山园,将老太太逗的眉开眼笑的,自然也少不了弹唱一番,在老太太跟前展露展露才艺。还别说,老太太真吃她这一套。当然,“寒烟阁”聂大家声名在外,自非泛泛之辈,王桐、王未等人是实实在在的免费欣赏过她的表演,那种小桥流水般的自然演出很容易让人代入其中。

    大巧若拙,这是众人对聂胜琼的印象。这才是最倾服的褒奖之词。王萍萍的表现虽然惊艳,但多多少少有斧凿痕迹。二者相较,王萍萍唯在唱词胜出。

    毕竟,秦少游的词历来不俗。

    这,也正是聂胜琼求王棣之故。

    想通了此节,王桐等人皆是望了王棣一眼,倒是期盼着他能炮制出精美词作来,大家伙都与有荣焉。

第22章 花魁盛会(二)[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