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宋河山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章 了元[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一点文学]https://m.1dwx.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暗附和,心想,苏东坡才学无双,在文坛的地位无可撼动,但做官嘛……就实在是马马虎虎了,性子耿直,脾气旷达,太容易得罪人,若非如此,亦不至于宦海浮沉、命途多舛了。

    王安礼与了元大师谈论的话题虽非讳莫如深之事,但牵涉到前辈先人,王旁等不便插口,只静静的听着。

    了元却甚是健谈,不经意间与在座之人都交谈了数语,果然是“普渡众生”,面面俱到。

    “王三郎,经年未见,愈发俊朗了……”了元将话题引向王棣,说道:“前不久,老和尚收到东坡居士的信件,说你送了件小礼物,他很是喜爱,似乎还有关于老和尚?”

    此事并无人知晓,众人皆望向王棣,好奇他送了怎样的东西给苏轼,让对方喜不自胜、要写信告诉友人。

    只见王棣好整以暇地说道:“是的,数年前东坡居士与大师及鲁直先生会于金陵,泛舟游湖,诗酒唱和,晚辈……”他笑了笑,罕见的露出少年的忸怩:“晚辈不胜心向往之……而后屡屡忆起,遂生起一念……”

    “大师,便是此物了。”他仅腰囊里掏出一物,递给了元,咧嘴一笑,露出洁白两排牙齿:“我的技艺可是不行的,大师可莫嫌弃。”

    了元接过那物,定睛一看,乃是一枚拇指大小的果核。

    这是……观者有些懵圈,这果核是礼物?

    了元也是不明所以,手指摩挲着这枚果核,凸凹感很明显,有些异样。

    他忽然悟到了什么,拈着果核凑近了细想。果然,内有乾坤。

    “用这个看……”王棣适时地递上透镜。

    在透镜的作用下,可以清晰地看见果核上刻着些东西,有山有水有人有船,而且不止一个人。

    “这是老和尚我?”了元有些不太确定:“这是东坡居士,这是黄鲁直……”

    “这是三郎的杰作?”仔仔细细端详了良久,他方拿开透镜,意犹未尽,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啧啧称奇:“神乎其技呀,这是微雕呗,倒是第一回见过……”

    他将果核和透镜递给王安礼,说道:“据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人便可在半分大小的动物骨头上刻下六百余字。大致讲了文王时期同商朝的关系,以及商王狩猎和占卜之类的事情。据推测,周取代商时曾进行过长期的部署工作,因此文王便将这些军事机密的东西微雕在了小小的甲骨片上。可以这么以为,我们的老祖宗至少在两方面领先世界,一是无人能解的古老微雕术,二是两千年前先祖便懂得运用技术玩弄权术!”

    “战国时的玺印小如累黍,印文却有朱白之分……”王安礼将东西递给跃跃欲试的王桐,说道:“江南也曾挖到过越国古墓,出土的玉器就用了微雕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了元点点头:“老和尚早年酷好读书,其中不乏冷僻佚闻,对这微雕之技倒是有所了解,不过只纸上谈兵耳……”又赞王棣一番:“王三郎素来低调,不显山露水,却学会了这门技术,着实叫老和尚另眼相看。”

    “晚辈只学了个皮毛,刚入门罢了,只能唬唬人,上不得台面。”王棣连连摆手,老老实实的交代道:“用了半年时间刻了两枚,手生的紧,也谈不上精益求精。送与东坡先生的那枚却非我所刻。”

    “哦,原来你就拿这上不了台面的物什敷衍老和尚……”了元板着的脸随即放松,道:“不过,老和尚倒是很欢喜。对了,这物什可有甚说法?”

    王棣点了点头:“心里倒是有些想法……”

    “早前得了篇文章可用作这核雕……”顿了顿,他走到书案前,提笔便写。

    他一旦握笔在手,虽然神情依旧,整个人的气质却变得愈发温润如玉。

    众人见他笔走龙蛇,好一会儿都未搁笔,想来这篇文章的篇幅不短。

    了元慢慢走到王棣身边,先赞一声“好字”。

    他虽是个僧人,年少时便出家皈依佛门,但交往的友人是苏轼、黄庭坚这些公认的书法名家。纵然自身的书法造诣算不上太高,但书法鉴赏力一定不低,能让他赞一声“好字”殊为不易。

    先看字再看文章内容,他的眼睛发着亮光,忍不住念出声来:“时有奇巧人曰宗禹卿,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余尝求之贻核舟一,盖大苏泛钟山紫霞湖云(注1)……”

第13章 了元[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