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袁燕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4章 徐晃劫粮道[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一点文学]https://m.1dwx.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此后,袁熙就再没有参与过前线的战事,沮授在与袁绍的一次大吵中病倒,也没去过前线了。

    此后,袁军不断南下,曹军就沿着黄河一边抵抗一边后退,直至七月底,双方到达官渡对峙。

    期间由于河内已经是曹军的地盘,随时可以沿黄河顺流而下偷袭粮道,袁熙只能每次运粮都亲自押送且防守拉满,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疲惫不堪。另外,袁熙的兵粮站计划也没法实行。

    袁绍到达官渡之后,袁熙终于可以按照之前的谋划在濮水南岸修缮兵粮站,唯一麻烦的是濮水自西南向东北流动,袁熙是从北往南运粮,因此只能回来的时候用水路,向前线运粮的时候只能走陆地。

    不过,袁熙为了方便,实行了“分段回流制”。所谓“分段回流制”,是指袁熙在濮水南岸修建三座兵粮站,将整个运粮的沿岸路段分成四份,每段路程约三十里,近卫营抽出两千人也分成四份,各三百人,分别负责一段路的守卫,民夫同护卫也各负责一段路的运送;然后每段路程中运粮的队伍先从陆路将补给运至下一个兵粮站,连车带补给交给下一个兵粮站,由下一个路段的负责队伍继续运送,而运送完的队伍将兵粮站里的空车一起带走,沿濮水顺流而下回到之前的兵粮站,水上的船只在顺流运送完人和空车,就可以空船顺溜而上回到之前的位置,最后一队将补给交给袁绍大营就可以带着空车顺水回到之前的兵粮站。

    而“分段回流”的起始点是濮水边上的仓亭城渡口,也是唯一麻烦的点。黄河边的白马渡口到仓亭城这一段二十多里的路段,不在袁熙设计的分段回流范围内,也不靠水,纯粹的陆地平原,极容易被偷袭,由于每个兵粮站袁熙都分了两百士兵守卫,导致袁熙最后只剩一千两百士兵,可以用来护卫这一路段,因此,袁熙决定留两百士兵在仓亭守卫,亲自帅剩下的一千兵马护送这一起始路段。

    之所以袁熙将路段分成三十里一截,是因为,袁熙之前几个月运粮的时候发现民夫每天最优的运粮距离就是三十里,一旦超了,民夫效率严重下降,会耽误运粮时间,导致之前袁熙一次性要运送五天甚至更多时间的粮食,量太大,容易出现被断粮一次,长时间缓不过劲来,最终军队缺粮哗变,乌巢就是这个情况。而设计成这种运粮的方式,袁熙每天只需要保证给前线送去两天左右的粮草补给即可,而且还能在兵粮站储存一部分粮食,为袁绍的最后一战做准备。

    袁熙的这一计划不是拍脑门突然想起来的,是跟沮授讨论过以后设计好的,袁熙从开战至七月底运送粮食期间,沮授就已经按照这一设想在濮水边上布置兵粮站的建设,还把仓亭城简单修整了一下,沮授自己就待在了仓亭城,至于白马渡口有着蒋奇的一个营看守,源源不断从黎阳那边运来的补给。

第144章 徐晃劫粮道[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