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生死榜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17章 潼关失守[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一点文学]https://m.1dwx.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bsp哥舒翰兵败投降安禄山的消息传回长安城,唐玄宗一口老血吐出来,瘫坐在地上。

    nbsp此时的朝堂,大臣逃的逃,叛的叛,俨然成为一盘散沙。

    nbsp唐玄宗派哥舒翰东征,原本以为能拿下安禄山,没想到,足足二十万的唐军,一战便溃不成军,就连哥舒翰,也降了安禄山。

    nbsp此刻的唐玄宗才如梦初醒,不仅东都洛阳守不住,现在,就连大唐西都长安城,也守不住了。

    nbsp已经七十多的唐玄宗,不得不面对西幸剑南(蜀地)的境地。

    nbsp李白曾写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

    nbsp长安城离蜀地千里,山路崎岖,对于唐玄宗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唐玄宗也拿不定主意。

    nbsp杨国忠一心想让唐玄宗幸蜀,最重要的原因是,那里是他的势力经营范围。

    nbsp杨国忠一直掌管西南大小事务,从剑南节度使到姚州太守,全部都是他杨国忠的人。

    nbsp也正因为如此,才爆发了南诏和大唐的三次天宝战争。

    nbsp和南诏战败后,姚州被南诏接管,唐朝对西南的控制,已经压缩到蜀地。

    nbsp皇上犹豫不决,安禄山很快就打进长安城。

    nbsp长安城大乱,百姓惊扰奔走,城里一片萧条。

    nbsp杨国忠为了说动唐玄宗西迁剑南,他派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入宫,劝说唐玄宗。

    nbsp这时,“天下以杨国忠骄纵召乱”的舆论越传越广。这让杨国忠西迁的决心越来越强烈。

    nbsp他曾经幻想安禄山被部下所杀,叛军不战自乱。可惜,安禄山一路势如破竹,攻陷洛阳、突破潼关,他深感不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好在这时,唐玄宗还是一如既往的信任他,只是,朝堂中,其他人,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nbsp一天早朝,百官入朝者不到十之一二,这是导致唐玄宗西幸的一个转折点。

    nbsp他看着稀稀疏疏的官员,手里也已无兵可用,说道:

    nbsp“放风出去,朕要御驾亲征,斩安贼。

    nbsp太子、杨国忠、陈玄礼留下。

    nbsp退朝。”

    nbsp这是唐玄宗最后一次坐在长安城的龙椅上,作为大唐皇帝的最后一次早朝。

    nbsp此时,空荡荡的朝堂上,只剩下太子、杨国忠和陈玄礼四个人。

    nbsp唐玄宗说道:

    nbsp“陈玄礼,朕命你整顿六军,厚赐钱帛,做好离开长安,西幸剑的准备。”

    nbsp陈玄礼下跪泣叩:“微臣领命。”

    nbsp唐玄宗又道:

    nbsp“国忠,让京兆尹魏方进为御史大夫,负责这次出行途中的食宿安排,和剑南作好接应准备。”

    nbsp杨国忠道:“微臣领命。”

    nbsp杨国忠和陈玄礼走后,唐玄宗看向太子。

    nbsp太子在一旁,悲伤的哭泣着。

    nbsp唐玄宗拍了拍太子的肩膀,“太子,随朕一同前往蜀地。

    nbsp去蜀地,朕再三考虑过,我们弃城西行,叛军必定要追赶我们的。

    nbsp蜀道艰难,我们少量兵马便可阻止叛军的追击。

    nbsp其次,蜀地富庶,我们到了成都后,仍可以过上优裕得生活。

    nbsp再者,蜀地是魏盆地,四周都是高山峻岭,远离敌对政权的侵扰。

    nbsp最重要的是,剑南西抗吐蕃,南抚蛮獠,军力雄厚,我们的安全可以得到保障。

    nbsp所以,就算杨国忠不劝,朕的心中,蜀地也是最佳之选。”

    nbsp太子一把鼻涕一把泪,哭得是朕伤心,道:

    nbsp“儿臣,全听父皇安排。”

    nbsp此刻,那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又思维清晰,见解透彻。

    nbsp公元756年6月13日黎明时分,唐玄宗携杨贵妃姊妹、皇子皇妃、公主、杨国忠、陈玄礼等亲近宦官、宫人,从延秋门逃出长安城。

    喜欢。

第417章 潼关失守[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