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宋小农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75章 格物致知[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一点文学]https://m.1dwx.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家看诸葛瑞侃侃而谈,不由笑出声。“我的大宰相,你这可不算。”

    诸葛瑞也大笑起来,“有一说一,这米花是真好吃。

    若是安国百姓能够吃上这种米花,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对喽,这才是宰相该说的话。一会我就给你来一锅。”

    “小安哥,说了这么多,你倒是说说看这是什么原理?”

    “这是膨化,借助温度与空气”潘小安试着解释。

    但他的学问也不高,只能依据自己的所学和理解,给大家具象化。

    “膨化?”众人不解。

    “你们想一想,杀年猪时,为什么要吹气?”

    “小安大人,这我是真的知道。这是让猪皮更加容易脱落。”

    “那你想过为什么吗?”

    诸葛瑞明白了,“这和羊皮筏一个道理,是靠空气。”

    “对的。这种是把空气不停的增加,使其体积增大。

    而这个米花,是把空气不停的压缩,排出。这样里外的气压,就产生了巨大的差值。

    等到把锅打开以后,这个米花就会瞬间膨胀起来。”

    潘小安说的不清不楚,大家听到云里雾里。但他们又好似听的明白了。

    “世间万物,都有它的道理在。要不停追问事物的本源是什么?这就叫做格物。

    而等追根溯源之后,明白了它,就可以利用它,生产它。并且找出它相生相克的,相互关联的事物。这叫做致知。

    ‘格物致知,这样的道理,你们能懂吗?”

    张月如与安心摇摇头。她们才不管格物致知,她们只管这物“物”好不好吃,好不好用。

    诸葛瑞倒是懂几分。但更多的是懂表面。

    “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诸葛瑞学习诸葛亮的读书观,只看大面,不求细节。

    而潘小安说的这件事,明显是在细节中找细节,不停的寻根溯源。

    这对诸葛瑞来说,实在过于烧脑。可他又不得不服气。

    至少这米花,不是做出来了吗?

    潘小安这一套理论和操作,若是在宋廷,多数会被扣上下九流的工巧技,登不上大雅之堂。

    但在安国,在金州府,科学的土壤,已经渐渐肥沃起来。

    懂就是懂,不懂就不懂。不懂装懂也没事。但去嘲笑别人的发明和想法,这在安国是不被允许的。

    安国群臣,已经看见科技带来的便利。便是有人不以为然,也不会去抵触。

    四书五经,能教你做人的道理。可却不能教你,肚子饿得时候,该靠什么谋生?

    这也不能怪古人。便是现在很多农村出去的学生,他们还是单纯的以为,种子撒在地里就会生长。

    至于时令,浇水,施肥,锄草,除虫,他们都不在意。觉得种地就是那样种的。

    农民很轻松,就可以把地种完,然后坐等收割。

    但其实,他们养一株花时,也会去看看,这朵花几月份种植合适,是选用酸性土,还是碱性土。

    而一天什么时辰浇水,几天浇一次,施什么肥,对光照,温度有什么需求等等。

    他们都会很仔细的去学习。但到了种庄稼上,他们却又觉得很简单。

    所以,对科学有个敬畏之心,有个尊重

第775章 格物致知[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