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掠夺词条,宋徽宗是我爹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4章 你竟敢当街杀人[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一点文学]https://m.1dwx.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    此时,李彦仙和青萍也来到大堂之上,大堂两边摆放着肃静、回避两块牌子。

    在大堂的正中是东京府尹的案桌,放的4个签筒,每个签筒上各写一字,合是“执法严明”。

    后面是一幅巨大的木制屏风,上面画着山水的风景图。

    在案桌的正上方,放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明镜高悬。

    “荆超,这个大堂怎么这么破?”

    赵元是第一次来到衙门,所以对衙门的印象无非就是开封有个包青天,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三个铡刀。

    还有衙门明亮气派的大堂,但是今天实地一看,让他大失所望,

    这个衙门的大堂不能说破旧寒酸,在他看来只要是来一场雨估计都要塌了。

    “额。。。。”

    荆超顿时有些无语,官家你的宫殿自然是每年都有修缮,但是我大宋一直都有官不修衙的传统啊。

    其实在历史上在宋朝形成的“官不修衙”的风气,对后面的朝代影响颇深,到了明清时期,竟演变成了惯例。

    1071年,苏轼到杭州赴任通判一职。

    等待这位大文豪的却是一片破败的杭州官府衙门。

    破败成什么样?

    有史料记载,说官衙的房屋:“例皆倾斜,日有覆压之惧。”

    从字面的意思理解,房子倾斜,几乎随时有倒塌的可能,这是妥妥的危房无疑了。

    所以苏大诗人,只能战战兢兢地在危房中干满了三年,任期一到,赶紧拿着调令走人。

    十八年后,也就是1089年,苏轼升官任杭州知州,这下成了杭州的父母官。

    不过等待他的官衙,还是十八年前的老样子,如果说有什么变化,那就是经过十八年的风雨洗礼,整个官衙变得更加破败,房屋坍塌的危险系数更高了。

    没过几天就出大事了,杭州官衙里一处房屋倒塌,压伤了两名文书。

    又过了两个月,另一处房子也塌了,这次更惨,当场就砸死了四个人。

    于是苏轼连夜上书,要求朝廷拨款修缮官衙。

    尽管苏知州的要求很合理,但是在宋朝,朝廷的财政开支中,就没有添加过修缮官衙的预算,并且特别明示地方:“近年监司急于财用,尤讳修造,自十千(十贯钱)以上,不许擅支。”

    苏东坡知道即便如此,事情也不好办,于是干脆舍下老脸,直接给当时掌政的高太后上书祈求。

    苏东坡当年是网红流量大咖,高太后是他的超级粉丝。

    凭这层关系,应该能把事给办了吧?

    但事实是粉丝也不好使,朝廷并没有同意。

    “苏东坡为何不利用自己的声望,从民间富商筹集资金呢?”

    答案是:他不敢。

    其实在宋之前,地方官员还是有自行修衙的权力的,但是到了宋朝,地方官员如果不经过朝廷审批,就修缮官衙的话,是会受到严重处罚的。

    比如说,苏轼的前前……前任薛映,在1006年的时候,曾因“擅增修廨宇”被人告发,朝廷查证后,送大理寺审查,后来被贬到一个鸟不拉屎的小地方去当芝麻小官去了。

    前车之鉴在此,苏轼怎么敢再重蹈覆辙?

    所以虽然东京府是在天子脚下,这衙门还算好的,最起码还能在里面办公。

    此时,王官差和刘元齐也来到了大堂之上,看见赵元在大堂里面溜达。

    李彦仙和青萍站在一旁。

    王官差数来数去怎么少一个人,那个中年文士去哪了?

    就在这时,衙役走进大堂,手里拿着杀威棒,站在大堂的两侧。

    东京府主簿从后堂走进来,高声喊道。

    “府尹大人到!”

    王官差和刘元齐等人急忙低头躬身行礼。

    而赵元依然是挺直了胸膛,满脸的不在乎。

    刘元齐低着头恶狠狠的想道,狂吧,一会就让你哭不出来喜欢重生:掠夺词条,宋徽宗是我爹请大家收藏:

第204章 你竟敢当街杀人[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