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56章 中央集权(上)[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一点文学]https://m.1dwx.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行政官员之外,有门下游徼、门下贼曹等少数武官领兵、巡检负责治安等。

    而对于县级首脑的任命设置,刘禅也是做出来针对性调整。

    那些地理位置至关重要、在军事防御或是经济发展等领域备受关注且需要加强掌控力度的县。

    刘禅会赐予这些县的首脑中央官职,亦或是公幕府中的职务,使其得以在中央挂职留任地方。

    正因为刘禅如此安排,民间百姓对于县级长官逐渐衍生出了两种不同的称呼方式。

    但凡以京朝官抑或幕职官之身出任此职者,则被尊称为“知县事”。

    反之,若未拥有挂职身份而出任该职位之人,则被称作“县令”或者“县长”。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称谓有所差异,但从职责范畴来说,是“知县”还是“县令”“县长”,其实并无本质区别。

    县级长官身为距离民众最近、与民众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级政府代表,自然而然地被冠以贴切的“亲民官”以及“父母官”。

    由此可见,他们在地方治理以及服务民生等方面所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

    正因如此,刘禅殷切期望不仅是自身,包括后世的历代统治者们,都能够高度重视起县级官员的选拔任用工作。

    毕竟,唯有选贤任能,方可确保基层政权稳固有序,从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宏伟目标。

    刘禅曾对吏部的官员们开会说:“百里之长,字民之要官也。”

    并且规定,吏部或者各州郡的地方长官向朝廷举荐县级官员的候选人选。

    这些被推荐上来的人员,都需得到皇帝的亲自接见。

    只有在皇帝对其进行考察之后,如果认定该候选人为合格之才,才能够正式予以任命。

    通过这样的方式,刘禅成功地将这件事情以及与之相关的权力牢牢掌控在了自己手中。

    而在具体的任命环节上,刘禅更是表现出了明显的倾向性偏心。

    那些通过科举考试脱颖而出、获得进士出身的士人成为了他优先考虑的对象。

    理论上,这些凭借自身真才实学通过层层筛选的人才,更有能力胜任县级官员这一重要职务。

    对于那些依靠祖上功绩或者其他特殊关系得以补官却没有正经科举出身的人来说,想要升任县令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他们通常需要先经历数年艰苦的基层工作历练,在此期间不仅要努力熟悉各种事务,积累实际经验,还要参加一系列严格的考试,并确保成绩优异。

    同时,还得获得现任上级长官的保荐与认可,只有满足所有这些条件后,才有机会晋升为县令。

    不得不说,刘禅此举无疑是一种明目张胆的“学历歧视”行为。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理解为他试图借此手段来不断提升科举士人的地位和影响力,就是为了给科举贴金。

    此外,刘禅还专门颁布诏书再三强调,县官职位应当由那些年富力强、精力充沛且具备足够能力的官员来担任。

    毕竟,县级政权直接关乎民生福祉和社会稳定。

    需要有干劲、有想法、能担当的官员去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喜欢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请大家收藏:

第756章 中央集权(上)[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