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破防了[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一点文学]https://m.1dwx.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谁让兵部吏治腐败,每年说了有三十万的军费用于北疆军。
但其实发到他们的里的才不过四分之一。
棉花贵,将士们的冬衣很多都是陈年的老旧棉絮。
甚至有的填充的都只有柳絮。
摸起来软趴趴的,穿起来却是一点都不保暖。
而兵部尚书黄奉先却是是太子的人,又出自黄国公府,朝廷之下,竟无一人敢动他。
就连御史台的人上折子弹劾了一回,没有伤到他们的筋骨,反而把自己的命给送了。
自此再无人干涉兵部军费之事。
残雪初融,寒意深深。
文华殿中,内阁成员面对着从北疆来的文书,满是为难。
户部尚书徐士元哭穷。
说今年天灾人祸的,收成不好,还偏偏先是旱灾,导致五省五十多个县的百姓遭受旱灾。
再加上后来的疫病,以及蝗灾,户部早就连底子都掏空了。
有些部门整日介就知道要钱要钱,却不知道这钱没得入国库,又从哪里拿出来。
“徐大人此言差矣。”兵部尚书黄奉先听不下去了。
徐士元虽然没有指名道姓地说人要钱。
但目前他们的桌子上摆的正是北疆那边过来的要寒衣的公文。
很明显他就是说的他。
“军队守护边疆,怎能没有寒衣过冬。”
“过冬的寒衣自然要给的,可是一件冬衣一百文,北疆军三十万,一共就只银子三万两左右。
我要是没有记错的话,秋末,我才拨了五万两下去。这要是流水也没得这么快就流完了的。”
徐士元本不是一个脾气急躁的人。
但他抠却是出了名的。
不然大梁朝哪能有如今安生的日子过。
而且他心里很清楚兵部的那些弯弯绕绕。
他拨下去的五万两银子,他怀疑有没有一万两被送往北疆。
再加上年前刚开春那会儿就给的三十万两,今年的北疆军已经严重超支了。
可这事儿还真埋怨不上一玉国公。
大蛀虫就在他对面坐着了。
可他又能怎么样,人家前有太子,后有黄国公府撑腰。
他不过是仗着本分过问几句,要他一个说法罢了。
黄奉先火了:“玉国公来信要钱,定是花光了,你就说给是不给吧。”
徐士阶难得甩了脸子:“要钱没有,年节了,到处都是使钱的地方。”
他还得把明年的各个灾难算在里面。
他们真当户部这钱粮银子这么好管。
通州的三十万石粮食的亏空直到现在都没有补上。
虽说管那处的主管官员都被发落了。
可被挪用的粮食却是回不来。还不得他来操心。
通州的粮一日补不上,他的心就一日不安。
手难受就紧。
“好,徐大人说得好,北疆将士若有冻死的枯骨便是你之过。”黄奉先上纲上线。
徐士阶把头低着不说话,脑子里却是在紧急转动想办法。
今日内阁议事很不顺利,大家的心情都不好。
不过好在兴昭帝的身体好了,朝会的气氛不必像以往一沉闷压抑了。
兴昭帝轻飘飘地打发他们各自想办法处理此事。
然后散朝。
沈昀出门的时候望了一眼黄奉先,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他恍然看到他的眼里积蓄着浓浓的怨毒。
沈昀快步出去,朝守在宫门口的张雷交待一声,他便去了。
沈昀便又守在僻静处,等着徐士阶出来上前请安行礼。
徐士阶倒是认识他,一眼就认了出来:“你是礼部新封的沈郎中。”
徐士阶乃正二品尚书,大了沈昀不知道多少级。
按理说像他这种小人物,而且又不在同一个部门做事,不认识他也是常事。
但徐士阶却偏偏认识,却是因为通州赈灾和救治疫病之事让他记信了这个年纪轻轻的沈郎中。
沈昀客气地邀请徐士阶与他同乘一辆马车。
徐士阶本不想答应。
他位高权重,不适合与人走得太近。
沈昀道:“下官听说徐大人正在为北疆军所需过冬的寒衣所扰,或者下官有一解之法。”
第564章 破防了[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