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评价[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一点文学]https://m.1dwx.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是三国时代换过最多主子的谋士,因此不明究理之人往往认为他是个事主不忠之人,但事实究竟如何呢?
其实说贾诩事主不忠的人,多是以个人情感判断,而无理性思考。事实上贾诩真正为人诟病之处并非此事。看看贾诩换过的主子和理由就不难了解。
(一)董卓→牛辅→李?啵
董卓死,其婿牛辅继之;辅又死,部将李?嗉讨??授际麓巳?俗苑桥阎饕病
(二)李?唷?戊小?判澹
若真要说贾诩事主不忠,也只有这段历程:(1)李?啵杭众技??辔薜溃?部赡苁嵌杂谌袄?嗟热巳氤ぐ惨皇赂械侥诰危ㄏ昙?笫觯??虼嗽谙魅趵?啾??鞍镏?椎厶永氤ぐ仓?缶屠肟?ㄈ??炯众即??嗟群停?鎏熳樱?踊ご蟪迹?加辛ρ伞L熳蛹瘸觯?忌匣褂$罚?ǎ玻┒戊校旱笔奔众家哑木咄???戊兴淙痪粗厝醇傻???罴众几械讲话玻ㄚ荚唬骸胳行远嘁桑?屑哨家猓?袼浜瘢?豢墒眩?媒???肌!梗??虼瞬痪煤蠹赐犊吭缫咽焓兜恼判澹ǎ常┘众荚谡判宓紫轮沼诨竦弥赜茫?⑶胰??酱未虬懿懿佟
所谓良禽择良木而栖,甘宁如此(刘表→孙策),赵云也如此(公孙瓒→刘备),但何以赵云成了赤胆忠诚的代表,贾诩却是不忠的代名词?这个问题稍后再说。
(三)张绣→刘表→曹操:
这段也没什么好说的,张绣先依靠刘表再投降曹操,贾诩当然跟着张绣换主子,就像张辽、高顺跟着吕布从丁原之处跑到董卓手下。但是张辽、高顺之事没人问,而贾诩却得了跳槽高手的称号?我想是因为他说服张绣降曹不降袁的论述太著名的关系。
综合以上三点,说贾诩事主不忠根本不恰当。贾诩只是跳槽而非叛主,段煨更是心甘情愿让贾诩离开,还善待其家人,比之法正、张松的卖主行为好得多。不过这种想法的出现也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他干了一件后人无法谅解的事。
董卓乱政期间,贾诩在其女婿牛辅手下做事。董卓死后全家抄斩,加上王允欲杀尽凉州人的传闻四起,贾诩既是董卓旧部又是武威姑臧人,自然也在黑名单之中,于是出了三国史上不下李儒火烧洛阳的馊主意:联合李、郭、樊、张四个董卓部将直取长安。
在贾诩的帮助下,李?嗟热艘晕??勘ǔ鹞?耪伲?痪俅虬苈啦脊ハ鲁ぐ病5?撬母龀羝そ常?故浅羝そ常?昭??涣酥罡鹆粒ㄎ野指嫠呶业模?馑际鞘虑榛故且?桓??娜俗觯???唷⒐?汉廖拚?尾拍埽?殉ぐ哺愕靡煌旁猓?罄锤?蛭??ǘ崂?诔ぐ渤侵锌?颍?负醢殉ぐ哺?倭耍?虼思众嫉谋C??瞥闪俗钗?笕朔且橹?隆
那么这件事与贾诩不忠的评论有何关联呢?理由很简单,就像政治人物行政效率差,会受到批评的不会只有政绩,有心人士还会把他私生活中的可议之处挖出来,并加以夸大渲染。若将贾诩攻陷长安视为「不良政绩」,则他的跳槽情形正是被夸大之处。
由于上述「联四贼陷长安」之计的影响,后人对贾诩的评价多是负面,顶多中肯,而唯一能为贾诩带来正面评价的只有能力。
贾诩的才能包括战况分析、揣摩主子和敌军心思以及离间计,至于战略规划则少有记载。对于战况分析最有名的应该是在宛城以败军追击大败曹操。三国志原文如下:『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这是贾诩在宛城之战后第二次让曹操败得莫名其妙。
后来曹操和袁绍同时派人招降张绣,贾诩早看透袁绍的无能与曹操的心态,因而斥退袁绍使者。除了贾诩对张绣分析的三点『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之外,显然
贾诩评价[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